close

「大學門不窄 是父母心窄」

學者:孩子情緒障礙 親子齊面對

2011年 08月20日

「讀書+好工作、(不讀書)+中下工作」,在弒親的張姓少年筆記中,有一篇「生活」的記錄文字,透露出他除了本身精神疾病的問題外,課業及前途壓力也是引爆他瘋狂行徑的導火線。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昨沉痛地呼籲家長想清楚:「到底要孩子拼死拼活讀醫科,還是要他們健康快樂?」

行為透露訊息

涂喜敏說,很多家長嘴巴上說不在意成績,其實心理壓力比子女還大,「因為家長看不開、想不開,壓力才層層轉化到子女身上!」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廖鳳池說:「事實上,國內大學的門已不窄,是父母的心太窄!很多父母不想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此意外已點醒所有人,不想輸在起跑點,卻可能讓全家人輸在終點!」
此外,青少年時期是精神疾病好發期,家長除應謹慎觀察,自己也要學習面對。廖鳳池說,國內1000名學生中,約3到7人有精神官能症,但國人對精神疾病的理解太淺薄,若情形已達情緒障礙程度,應立即尋求專業治療,除了病患本身要治療,「家屬更應有精神醫療體系的訓練、支持,才有辦法面對情緒不穩、行為固執偏差的病人。」
高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主任李佩珊說,該名少年引發暴力的癥結是一時的情緒困擾或病症引起,還待進一步了解,「但會有劇烈反應,事前一定會透露些許訊息!」子女或許不願直接與父母溝通,但部落格、臉書多少會釋放內在訊息,「師長或父母若及時發現,或有化解機會!」

協助找出癥結

廖鳳池建議,父母應保持警覺,「子女若有情緒困擾,應協助找出癥結,不能一再容忍放縱,也不能輕忽孩子釋放的內在訊息,再給予刺激、壓力。」
涂喜敏則呼籲,此意外發生後,「少年父母身體的傷有機會痊癒,心理的傷恐怕很難撫平!」相關單位應及早介入協助,協助家庭成員修補關係,才能避免不幸再次發生。
記者魏斌

輔導孩子課業正確之道

★多傾聽子女想法,找出課業落後原因
★得知明確的課業落後原因,溝通改善
★若子女對課業興趣不高,培養子女多元興趣
★勿以課業表現為唯一價值,宜協助子女多方發展、嘗試
資料來源:李佩珊、廖鳳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的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